賴斯 現實主義的政策規劃者

魏鏞/交通大學教授、前瞻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康朵莉莎•賴斯在眾所期盼下,果然被美國總統當選人小布希任命為國家安全顧問,引起美國以至全球政界人士的注視。這不僅是因為她是第一位被授此項職位的非洲裔女性,更因為她是有一整套處理美國全球事務構想的學者型決策者。

  筆者在胡佛研究所擔任傑出客座研究員期間,與賴斯博士曾有機會晤談交換意見,從而對她的國際觀及戰略視野,獲得一些觀察及印象,願寫出來與讀者分享。

  如果我們要用一句話來形容賴斯博士,那就是:「她是國際政治中的現實主義者,也是透過權力的有效運作來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的實踐者。」這種取向,一方面來自她的學術訓練,另一方面也來自她在美國政府及智庫中工作的實際體驗。在她的著作及談話中,不難發現美國權力政治的泰斗學者漢斯莫根索的思維,而在賴斯對全球政治的宏觀分析上,也可看出亨利季辛吉權力平衡策略的構想。

  賴斯博士在她近年發表的著作中,毫不諱言的主張美國應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並且還要能夠作有效的快速的但節省的使用。她認為美國不應該只是假惺惺地使用人權主義和國際社群等一些好聽的名詞;也認為國際間權力政治的本質,讓美國的朋友相信美國是可信賴的,同時讓美國的潛在敵人了解美國不可輕侮,而且是有反擊能力及使用決心的。

  賴斯批評柯林頓政府對外使用武力太分散太頻繁,她公開反對美國為科索伏用兵巴爾幹半島,她也不贊成對海地用兵。她認為柯林頓政府在外交政策及國際關係上往往追求枝微末節,而且還常常未把優先次序說清楚,因此不但浪費資源,有時還導致危機。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及「三不政策」就是一例。

  賴斯認為美國應該與日本保持密切關係,但同時也要注視實力上升中的中共及處於重大內部危機的俄國,她認為中共不是美國的「戰略夥伴」,而是美國的「戰略競爭者」。美國應該關注台灣的安全,但是仍應堅守「一個中國」,中共不應對台用武。她認為如果美國展示決心,透過民主的程序而獲致台海問題的政治解決,並非全無可能。

  賴斯認為中國大陸不是沒有經由經濟發展而導致政治方面改革的觀點甚為重要。換言之,賴斯並未排除經由中共內部的民主而解除或至少和緩美「中」對立的可能性。因此共和黨政府強調國防實力卻並不意味一定走向軍事衝突,相反地,是以嚇阻避免衝突。這種看法,與日昨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出的協助台灣防衛的報告內容,手段上也許一致,精神上卻是十分不同的。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賴斯博士的想法,與前任美國政府有其差異突出的地方,但也有相當的連貫性。筆者在此要特別強調台北方面不要因為小布希陣營在選舉期間對台灣問題所表達的較強立場而產生對未來新政府不切實際的幻想。大多數的人看法是:未來台北與華府在工作層次的互動關係上一定會有相當程度的改進,但是在具體政策上,奢望美國超越其全球戰略架構而對我方有突出性的改善與升級,未免不切實際。

  最後筆者願再就不少人對小布希同時任命兩位非裔美人擔任國防部長及國家安全事務顧問而感到好奇,提出一點觀察:美國政治中的保守人士提拔精英,著重於個人表現及特質,而非其代表性,自由派人士選拔人才時作族群分配,極優秀人才反而不容易出頭,以筆者在美國智庫中的實際體會也是如此,這也許可以部份解釋賴斯為何長久在胡佛研究所研究及在共和黨政府嶄露頭角的原因之一。

【2000/12/20 聯合報 十五版 民意論壇